5月20日下午,我校在昌平校区举行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报告会。我校法和经济学研究中心席涛教授给大家作了《理解金融危机下中国的经济风险和经济稳定》的主题报告。全体在京校领导出席活动,校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马抗美主持报告会。
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继续,中国该如何缓解经济危机的冲击而保持经济的相对稳定是众人关注的焦点。席涛教授就如何认识中国三十年经济高速增长后出现的新特征、如何理解中国经济风险与缓解金融危机冲击、如何协调短期政策与长期制度建设保障中国经济稳定这三个问题和大家深入探讨了金融危机下中国经济的现状和发展。
席涛教授认为,中国经济经过三十年的发展之后,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首先,中国已经是一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但体制还很不完善;其次,中国三十年GDP年均增长9.8%,高位小波动,但经济肌体很脆弱;同时,尽管中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融入经济全球化,但参与世界经济竞争的经验不足;最后一个则是中国已经是一个开始有些财富积累的国家,但人口基数大,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一个贫穷国家。
席涛教授用图表形式,介绍了中国GDP增长与波动情况,对比了中国、美国、欧元区、日本的GDP增长率,以及中国上证指数走势,指出中国经济存在的不确定性与风险的四个因素:与经济发展相关的结构性因素;与经济周期相关的宏观性因素;与经济转型相关的制度性因素;与经济开放相关的外生性因素。这四个原因主要表现在投资、消费、进出口之间增长比例失衡存在的经济风险和经济增长率、居民收入增长率、财政收入增长率之间比例失衡存在的经济风险。针对中国经济增长率、居民收入增长率、财政收入增长率之间比例失衡的问题,席涛教授说居民收入的增长长期落后于GDP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使得城镇居民收入不高。这也是中国目前消费不足的一个原因。因此,中国必须着力扩大内需、刺激消费。
如何协调短期政策与长期制度建设保障中国经济稳定,席涛教授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说,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要相互配合,我国为应对经济不确定性和风险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法律制度,我们要坚决执行好这些法律。再者就是要加强基于规则的监管即基于法律法规的监管。当然,没有政策和法律是一劳永逸的,席涛教授也提出了自己了问题,首先是我国是否需要一部宏观经济稳定的法律、这种法律是否有可操作性以及前瞻性,其次是法律制度能否保障经济的稳定,这些都是我们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最后,马抗美教授总结了今天的报告会。她说,席涛教授的报告图文并茂,内容翔实,用大量的数据向我们介绍了金融危机以及中国的经济情况,这对我们大学怎样应对金融危机也有启发,在金融危机下如何保证大学生就业、大学应该做哪些准备等。她希望大家能多做思考,为学校的发展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通讯员李田滔)